首页>>所有
我为啥要拉“事物谜”入伙?(郭少敏)
发表日期:2014-3-12 16:11:24 阅读人数:406添加收藏
    云南卫视《中国灯谜大会》元宵总决赛开播之前,节目组要我写一些灯谜知识普及的东西,准备制作成VCR在节目中穿插播放,后来由于直播时长限制,取消了这个环节。
    近日,我把事先写好的《灯谜知识普及五条》发博,在文中,我给灯谜定了一个广义的定义,即挂在彩灯上的谜语,由于使用习惯,现在即使不挂在灯上,也通常叫作灯谜,灯谜是一门通过提供曲折的影射信息,让人猜测答案的综合性艺术。同时,我把“事物谜”引入灯谜的概念范畴,认为灯谜有两个分支,一个是文字谜,一个是事物谜。这和谜界的一贯做法不同,引起了不少谜友的争议和反对,当然,也有认可的。
    反对者的意见可以集中为以下三点:

    根本不屑事物谜。
    这是比较极端的一派,代表者如潘灏,《中国灯谜大会》总决赛前三甲。
    他在最近发的博文《甩都甩不脱的“谜语”就不要主动去招惹了吧》里这样写道:个人对“谜语”两字几乎是反感,若是有人问我,你玩“谜语”到底玩些什么,或者,给我条“谜语”猜猜。我都有种说不出的恶心感,几乎就想吐口而出,你才玩“谜语”你全家都玩“谜语”,你全小区都玩“谜语”……
    从潘灏的前文可以看出,他这里说的“谜语”就是事物谜,而他对“事物谜”的反感源于成人猜此类谜太幼稚啦,“三十岁的大汉要是猜一百条‘谜语’谁当你是回事?也就是说‘谜语’这东西在成人世界是不被认真对待的。”(潘文原话)
    跟潘灏一样反感事物谜的谜友有一些,数量不多。他们觉得事物谜低级、小儿科、超级好猜,魅力永远无法和文字谜相提并论,应该毫不留情地驱除出灯谜的阵营。
    这种观点,显然太偏激了。
    第一,谜的作用不仅仅只供猜射,还有很多功能,比如供人欣赏,比如通过创作来提高文字表达和思维想象等能力,比如通过评析来审美和研究谜理。事物谜就有不少很经典很有价值的作品,比如这条耳熟能详的“竹篙”谜。

    在娘家绿叶婆娑,到婆家青少黄多。不提起倒也罢了,一提起泪洒江河(水上用品)竹篙

    “竹篙”这个底材,我们用文字谜的方法来做,会意法几乎是无法成佳的,拆字法要做出上述此谜的境界,恐怕也是很难。我们有什么理由把这么好的作品拒之在灯谜的大门之外?
    当然,事物谜中还有很多甚少趣味、令人不忍卒读的垃圾作品,但这跟我们玩的文字谜情况类似,都是有精华有糟粕,甚至,文字谜生产的垃圾更多,我们是不是也因此把文字谜排斥出灯谜?
    第二,的确,供猜射是灯谜的一大功能,但是灯谜猜射是面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。没错,成人确实不适合猜事物谜,但对刚入门的儿童来说,事物谜犹如他们步入灯谜神秘艺术殿堂的天然引子,一个孩子对世界好奇的心灵、对灯谜向往的心扉,也许正是那一条条事物谜为之打开的。
    在《中国灯谜大会》开播之前,我在给选题编导的建议中,曾明确指出不要选事物谜,我甚至为此写了一篇《灯谜和谜语》,说明事物谜和文字谜的区别,并指出事物谜不适合专业谜人竞赛。但是在节目中,挑战选手过第一关时,仍然上了一些事物谜,我曾担心会引起谜界反感,余继春编导甚至替我跟其他编导强调不能用这些。然而,当节目播出后,我女儿正是因为猜中几条事物谜而深深爱上这个节目,深深爱上猜谜,每次比我还积极,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!我忽然明白了编导们的一番良苦用心。
    让儿童从事物谜起步,慢慢理解灯谜谜面和谜底看似言此意彼,实则有机联系的特质,再来学文字谜,是一种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。有人担心这样的孩子以后只会喜欢事物谜了,这完全是错误的!我们一开始给婴儿喂米糊,难道他一辈子只想吃米糊?潘灏小时候肯定猜过事物谜吧,但他现在不是把文字谜玩得不亦乐乎吗?
    所以,事物谜在灯谜普及的初级阶段,在壮大灯谜人队伍的源头,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我们不能得了好处忘了本,把它晾在一边!
 
    认为这样做会混淆了这两类谜。
    这一派相对温和,他们承认事物谜的价值,但是担心我的提法会混淆这两类谜。持这种观点的谜友有不少,比如苏颖,他就说:“我觉得没必要,这样更容易让大家糊涂!”(QQ发言)。
    我要在这里强调一下,我之所以提出这套理论,不是为了混淆事物谜和文字谜,恰恰相反,是为了把它们分辨得更清晰。
    我们说要分清两项事物,关键要抓住两点,一是它们本质的区别;二是运用能直接体现这种区别的名称。这两点很关键,没有做好,就很难分清楚。现在谜界对这两类谜的本质区别认识是非常深刻的,也就是说第一点做得很好。但是第二点,做得就相对差很多了,谜界对这两类谜的命名体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:
    第一种:把文字谜叫做灯谜,把事物谜叫做谜语。
    我认为这是最不合理的一种!原因很简单,谜语这个概念,其包容性相当广,百度解释为“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,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”,可以看出它不仅包括事物谜、文字谜,甚至包括其他很多带有“谜性”的体裁!应该说,谜语是灯谜的前身和“祖宗”,谜语这个词是值得我们灯谜人永远尊敬而非反感的。说谜语只是事物谜,显然是通不过的,是当今谜界的一厢情愿。
    但是很遗憾,谜界认同这种分类命名法的人占挺多数,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。有鉴于此,我也不是说一定不能这么叫,但必须承认这是谜界内部狭义的定义。卢志文在《中国灯谜大会》上录制的灯谜普及短片《灯谜里有大学问》中,也恰到好处地说清了这两类谜,并用“灯谜”和“谜语”予以命名,他的出发点,就是狭义的定义。
    第二种:把文字谜叫做灯谜,把事物谜叫做事物谜,然后它们同属于谜语。
    我们看到,这种命名法回归了谜语的本意,无疑是前进了一步,尽管它在谜界得到的认同还远不如第一种。
    不过在我看来,这种分类命名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那就是名称无法直接体现本质区别,灯谜和事物谜,人们顾名思义,第一想到的是“灯”和“事物”的区别,这显然不是这两类谜的本质区别。
    现在来分析我的命名法。
    这两类谜的本质区别是谜底在参与扣合时,用到的属性不同,这也是我们分类的唯一依据。事物谜,着眼于谜底事物本身,猜一个动物,那就是这种动物,而非写出它的文字,比如猜“老鼠”,你可以报“耗子”以及任何可以称呼老鼠的名称;文字谜,着眼于谜底文字本身,猜“耗子”,谜底就是“耗子”这两个字,你报“老鼠”就不行。显然,这是最直截了当、最一目了然的分类命名法。它可以完美解决我前文提到的分清两项事物必要的两个关键问题。
    这里再附带讲讲我为何要用“文字谜”而非谜界常用的“文义(文意)谜”,看了上面的分析,大家其实也会明白了。我们分类的依据是谜底参与扣合的属性,显然很多谜底参与扣合时,不仅仅只涉及到“文义(文意)”。此外,还有部分谜人指出,你这种叫法“花色谜”怎么办?我们说,“文字谜”称法里的“文字”,是指谜底,就像相对应的“事物谜”里的“事物”,也是指谜底。所以无论谜面是何种艺术形式,只要谜底是文字(包括阿拉伯数字、英文字母等外国文字),并以文字属性参与扣合,都可以叫做“文字谜”。
    一场《中国灯谜大会》和一场《中国谜语大会》,把天下人对这两类谜的概念完全搞乱,其根本原因,就是“灯谜”和“谜语”这两个词,根本就不具备能够把“文字谜”和“事物谜”分清的力量!
    搞清这个问题了,我们再来看文字谜和事物谜能不能统称为“灯谜”?涉及两个问题。
    首先,既然严格分清了,为啥还要统称?我们说,分清的两类概念完全可以有一个同归属的上级概念,就好比“拆字谜”和“会意谜”,也可以严格分清,但都可同属于文字谜。
    其次,事物谜能不能归属“灯谜”?我认为不仅能,而且本来就是!灯谜一词,发源于宋代,当时上元佳节,人们把谜条贴在灯上,灯助谜趣,谜助灯雅,从而让灯谜一词魅力四射、大受欢迎,沿用至今。而当时所用的谜作,肯定有事物谜。清朝,是民间猜灯谜非常盛行的时期,四大名著之一《红楼梦》里描写的猜灯谜情节,流传下来了不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灯谜,其类别也都属于事物谜。可以断言,事物谜其实就是灯谜的根,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,事物谜的创作陷入低潮,文字谜成了创作的主流,但是我们在枝繁叶茂、花团锦簇的时候,怎么能把根弄断了呢?
 
    认为灯谜的概念已经形成“公识”,不宜打破。
    这是最为保守的一派。
    第一,灯谜概念的所谓“公识”,其实只是谜界内部几百号人的统一认识,在广大群众和谜外文化学者那里,“事物谜不是灯谜”的说法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。我们查一下百度,可以看到灯谜的解释劈头就是“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”,尽管之后有提到“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,灯谜属于文义谜”,这里的“文义谜”并没有给出具体定义和内涵,它也可以包含事物谜,因为事物谜扣合过程也涉及到文义;
    第二,当然,一个艺术的概念,不一定要求大众共识,圈子共识也是可以确定的。然而,“事物谜不是灯谜”在谜界内部,真的就是“公识”了吗?有谁做过广泛的调查?有谁做过细致的分析?
    第三,退一万步讲,“事物谜不是灯谜”已经是谜界“公识”了,这个公识是不是就要一直固定?是不是就永远不能打破?当我们发觉不合理的时候,当我们找到一种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时,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勇气去尝试改变?
 
    说了这么多,无非是一家之言。这套理论究竟可不可行,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,更期待谜人们的共同探讨、改进!有人认为我做这些是无用功,我不这么看!或许这套理论改变不了谜界现状,但是它应该会引起谜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反思,这就是它的意义了。(郭少敏,2014年3月6日)
 

网友评论

更多

友情链接

闽ICP备13010859号
Copyright © dengmi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
Email:96369420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