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所有
闹心!央视元宵晚会,我是不是猜到了假灯谜?(郭少敏)
发表日期:2017-2-13 10:47:54 阅读人数:1061添加收藏

  元宵节猜灯谜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,风趣、烧脑又带点神秘感的灯谜,成了闹元宵的保留节目。因此,央视每年的元宵晚会,一般都会出几个灯谜助兴。昨晚的元宵晚会就出了不少灯谜。
  应该说,昨晚的灯谜虽然大多无趣,但在是不是“真灯谜”的问题上,比以前的元宵晚会是有所进步的。可惜,还是出现了几个犯了低级错误的“假灯谜”。这与整台晚会精益求精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,成了****的败笔,也让这个本来“热闹”的元宵,显得有点“闹心”。

  谜面:黄鹤楼上黄鹤去,庄子名篇不见游。
  谜目:打一桂林新景点
  谜底:逍遥楼

  这个灯谜应该是这么解释:黄鹤楼上黄鹤去,剩下“楼”,庄子名篇《逍遥游》,不见“游”,剩下“逍遥”。
  谜面前言不搭后语,后一句文意不通,这些暂且不管。谜面和谜底都有个“楼”字,这是要闹哪样?
  以前的一些民间灯谜,谜底为事物、自然现象等,谜面主要通过拟人、比喻、夸张等修辞手段来描述谜底的,有极少数会出现谜面谜底重字的情况。还有就是一些灯谜的谜面采用了前人写好的现成句子,不凑巧和谜底有一样的字,不得已标注一个“露春格”以提醒猜谜的人。灯谜发展到今天,这两种“露春”的情况已经被淘汰殆尽,“面底不重字”成了灯谜的第一个基本规则,好比对联必须上下联字数一样,是最起码的要求。央视的这个灯谜,让灯谜“一下回到解放前”。
  灯谜要求“面底不重字”,这是很好理解的。灯谜讲究的是“藏”的艺术,谜底虽然明明是你知道的东西或词汇,但谜面就是不明说,要你开动脑筋,根据蛛丝马迹“寻找”出来。把谜底的字直接暴露在谜面,就会索然无味。

  谜面:春暖百花争吐艳
  谜目:打一成语
  谜底:万紫千红

  刚才说了,灯谜是一种“藏”的艺术,它不是名词解释、也不是知识问答。灯谜的谜面和谜底在本意上一定是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。比如晚会出现的“六点下班”猜“漓江”,本来“六点下班”跟“漓江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,但是把两个“氵”理解成“六点”,剩下的“离工”理解成“离开工作”,就是“下班”了,这就联系起来了。这是真的灯谜。 再看看这个谜,谜面“春暖百花争吐艳”和谜底“万紫千红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,换个跟“万紫千红”同义的成语,比如“姹紫嫣红”等,都可以是谜面的注释。这是一个如假包换的“假灯谜”,在行话里叫做“直解”。
  “面底不直解”是灯谜的第二个基本规则,正因为有这个规则,才让灯谜的谜面和谜底即使都是耳熟能详的,又不会让你一时想到,充满了智趣。

  谜面:仰光
  谜目:打唐诗一句
  谜底:举头望明月

  这个灯谜估计是为了谜底出现“举头望明月”,把一个经典的灯谜“举头望明月(打一外国城市)仰光”来一个掉换。可惜,不是所有的灯谜都可以这样的。应该说,大部分灯谜把谜面和谜底掉换,都会把原谜整残。就像这个灯谜,原谜谜面说“举头望明月”,谜底回应以“仰望着一种光”,这是合乎逻辑的,现在谜面说“仰望着一种光”,谜底回应以“举头望明月”,就有点扯了。为啥不可以是日光?灯光?其他光?所以从逻辑上讲,谜底的大概念可以管住谜面的小概念,反过来就说不通了,行话叫做“倒吊”。后面还有一个灯谜,“芳香扑鼻”射“花袭人”,也是这个毛病,因为芳香的东西不一定只是花。
  “面底不倒吊”是灯谜的第三个基本规则,灯谜虽然是逗趣的艺术,但也有一定的逻辑原理,也需要严谨。
  “露春”“直解”“倒吊”这是“假灯谜”最常见的三个特征,也是灯谜初学者最容易犯的三种毛病,央视这台元宵晚会竟然挨个犯一遍,我也是醉了!严重怀疑央视是在用三个反面教材来上一堂灯谜普及课。
  这台晚会,相声新锐苗阜、王声还专门奉献了一段相声——《打灯谜》。这段相声里的灯谜,谜底多是人物,主要通过谐音的手段让谜底产生歧义,比如“天蓬元帅去当兵”猜“朱军”(猪军),大多很蹩脚,有些还经不起推敲,比如“兄长给你买把琴”猜“尼格买提”(你哥买提),“买”字露春,买的琴不一定是提琴,单单一个“提”字也不能指“提琴”。但是,这是相声艺术,是非谜人跨界戏作灯谜,带有搞笑成分,做几个“假灯谜”制造“笑果”,可以另当别论。只不过如果用灯谜技巧来设置相声包袱,完全可以做得更有趣的。
  在灯谜群里听说央视这台元宵晚会的灯谜又是刘太品(楹联专家)出的,我无法确定是真是假。只是几乎可以肯定不是专业谜人在把关。在此想跟央视和刘老师们表示一下抗议。灯谜和楹联虽然都是传统的民俗文化,但它们的规则、技巧和艺术本质完全是两码事,在楹联界玩得风生水起的人可能对灯谜一窍不通,反之亦然。在祖国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,我强烈反对这种“越俎代庖”的行为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敬畏心。灯谜的事,应该让高水平的谜人来负责,否则,就很有可能不是传承,而成了“糟蹋”与“祸害”。
  央视晚会的传播面之广不必多言,全球华人喜欢灯谜的人不在少数,他们中一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,目睹了灯谜登上了如此华丽的舞台,心中自然欢欣鼓舞,但那几个“假灯谜”却如鲠在喉。他们的心情也许会和我一样,那就是“喜忧参半”。

 

原文地址

网友评论

更多

友情链接

闽ICP备13010859号
Copyright © dengmi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
Email:96369420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