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所有
【二十四谜品】层迭第二十(顽石斋)
发表日期:2016-5-29 11:17:35 阅读人数:477添加收藏

 

 

如杏之繁,如露之浓
小园乍别,花径重逢。
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
三叠阳关,数声晚钟。
云山簇簇,烟树重重。
衡阳雁回,知是几峰。

  扬州瘦西湖中有一方亭,名曰钓鱼台。小亭三面临水,各有圆门一孔,向前看,正中圆洞中正是“五亭桥”一景,向左看,圆洞中又恰是“白塔”一景,遂成游客竞相留影之地。灯谜之多扣法颇类于此。于作者而言,以不同角度入手,既能互为补充,弥补单一扣法信息不全或过泛的缺陷;又能互为衬托,令谜作更为立体丰富。于猜者而言,能于一条谜中体味不同谜趣,便如同在钓鱼台中欣赏瘦西湖美景,极目而得数处精华,不亦赚乎?

1.秋叶半落,渔歌互答,闻有声霍起,此何声也?似鹤鸣,又若狐音(字)和  作者:郭少敏(老鹰)
注释此谜乃六扣。“秋叶半落”,即“秋”字和“叶”字各有一半落掉,剩“禾”“口”,为“和”。“渔歌互答”,即“一唱一和”之意,从字义上扣“和”。后四句均为提音:“闻有声霍起”,取“霍”字之“huò”音;“此何声也”,取“何”字之“hé”音;“似鹤鸣”,取“鹤”字之“hè”音;“又若狐音”,取“狐”字之“hú”音。而“和”字,恰好可以读作“huò”“h锓h蔓hú”四个音。
评析赵首成先生曾有一谜“只缘古镇连月雨,大泽起义辨狐音(字)湖”,巧借陈胜吴广典故拟得谜面,形、义、音三扣得出谜底。老鹰此谜,也是“狐音”入谜,也是形义音三法同扣,却与首成先生谜不同,别有一般巧思、一番味道。可玩味处,就在这“和”的一字多音上。有专家考证,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“敦”字,有10个不同读音。但这些读音如今大多消亡了,常用字中读音最多的应该就是“和”字,共5种读音:hé(和平)、hè(唱和)、huó(和面)、huò(和泥)、hú(和牌),要是论台湾读法,还有一个hàn(我和你)。老鹰此谜,取“和”字五种读音中的四种,拟之以“有声霍起”“何声”“鹤鸣”“狐音”,再辅之以“秋叶半落”的形扣、“渔歌互答”的意扣,落笔有景致有声响,结文有故事有情绪,成谜有技巧有风格,将汉字之奇妙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若说首成先生“湖”字谜是讵出经史、超逸拔俗,老鹰的“和”字谜则是羌无故实、楚楚生新。两谜并读,便如春兰秋菊,各擅胜场。

2.叶动残榆,赏心青翠下,不见西湖。美人谁若念,此际也当须,邀朋沽后唤一壶。终成断肠,离离半枯。寒如切、意亦乱,知为何故。寻古,留月住。于苦尽头,望断西南路。推倒长城,迁居燕北,聚散且由一去。竹韵和声调随弦,孰琴奏起二泉曲。音恍惚、慢听来,更似何物。(字一)胡  作者:顽石斋(王磊)
注释谜面是一阙词,词牌为《换巢鸾凤》。此谜共20扣,其中8为离合、6为会意、6为提音。具体为:⑴“叶动残榆”:“叶”字变动,为“古”,“榆”字残了,剩其中之“月”,合为“胡”。⑵“赏心青翠下”:“赏”字之“心”为“口”,“青翠”二字之“下”分别为“月”“十”,合为“胡”。⑶“不见西湖”:“湖”字去掉西边的“氵”,剩“胡”。⑷“美人谁若念”:“美人”别解为美国人,美国人念“谁”字的发音,为“Who”,取音为“胡”。⑸“此际也当须”:别解为此际也可以当“须”字解,“胡”有“胡须”之意。⑹“邀朋沽后”:“朋沽”二字之“后”分别为“月”“古”,合为“胡”。⑺“唤一壶”:唤”)作“壶”字之音,取音为“胡”。⑻“终成断肠,离离半枯”:“肠”字“断”了最终的部分,剩“月”,“枯”字离掉一半,剩“古”,合为“胡”。⑼“寒如切”:以汉字“反切”之注音方法,取“寒”字之声母“h”,“如”字之韵母和声调“ú”,合为“hú”。⑽“意亦乱”:别解为“意思也可作‘乱’讲”,“胡”有“胡乱”之意。⑾“知为何故”:别解为“知道有‘为何’的意思”,“胡”有“为什么”之意。⑿“寻古,留月住”:“古”加“月”为“胡”。⒀“于苦尽头,望断西南路”:“苦”字耗尽了上头,剩“古”,“望”字断掉了西边和南边,剩东北角的“月”,合为“胡”。⒁“推倒长城”:别解为打麻将(“砌长城”)和牌时推到身前的牌,“和牌”又称“胡牌”“胡了”。⒂“迁居燕北”:燕北古为“胡地”,扣“胡”。⒃“聚散且由一去”:“且”字与“由”字聚而复散,再去掉“一”字,为“胡”。⒄“竹韵和声调随弦”:取“竹”字之韵母“u”,“和”字之声母“h”,声调与“弦”字一样为第二声,为“hú”。⒅“孰琴奏起二泉曲”:什么琴奏的《二泉映月》?“胡”琴也。⒆“音恍惚”:读音恍如“惚”,为“hu”。⒇“慢听来,更似何物”:把“胡”字放慢了听,似“何”“物”二字连读。
评析首成先生“湖”字谜、老鹰“和”字谜之外,我也有一条同音的“胡”字谜,不敢云佳,倒是费了些功夫,姑以附骥。此谜的最初版本是一首《风入松》:“画中飘摇留月住,无缘见西湖。聚散且由一别去,肠已断、形容半枯。意乱所思为何,朝来难觅干处。拚将苦尽二十载,望断西南路。纵然安命居西域,也当须、唤取一壶。有琴奏起二泉,慢听竟如何物。”但因功力问题,只能顾及每句的字数,平仄是完全乱的。后来心有不甘,试图改得合律,于是百般腾挪,换了词牌,增了字数,但折腾到最后还是有两处出律,有些文字也很不满意,但实在是力有不逮,只能留下些许遗憾了。

3.望巍巍珠峰,嵯峨峥嵘,崖岩环现,璀璀琼瑶呈半空(聊目)九山王   作者:胡永久(施志)
注释谜面最后“半空”两字,就是将前面所有字的一半清空。“望巍巍珠峰,嵯峨峥嵘,崖岩环现,璀璀琼瑶呈”十八字每字只取一半后,剩九个“山”、九个“王”,故得底“九山王”。
评析读此谜,激赏之余,不禁为作者惊人的想象力、坚实的塑造力和完美的表现力所折服。“取半法”本是离合谜之普通法门,“半空”也是谜人常用之抱合词,多字取半也有前人做过,但针对“九山王”这样一个谜底,能想到且敢于尝试这种法门,却绝非一般人可以做到。这,便是想象的勇气。定下这等思路,不过是走到上山之入口。真要寻得十八个带山和王的字,还能恰如其分、连缀成句,便似双腿各绑千钧沙袋登泰山十八盘,那份艰难可想而知。而施志不知经过几番爬罗剔抉,觅得动词3个、名词6个、形容词9个,交相穿插后竟成天然文章。这,便是塑造的手段。其文既成,俨然一副珠峰画卷。站在加吾拉山口远望,雄伟的珠穆朗玛蜂矗立于万山之巅,气势磅礴,显示出非凡的王者风范。山顶被一片皑皑白雪覆盖,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七色光芒。心情,也跟着这般文字激荡澎湃起来。这,便是表现的艺术。

4.著雨纷扬兮草长芳香,遭言毁谤兮心怀哀伤(字)非  作者:邵婉婷(青非)
注释此谜为四扣。“著雨纷扬”,即谜底加上(“著”)“雨”字,可表“纷扬”之意。同理,“草长芳香”即谜底加上(“长”)“艹”,可表“芳香”之意;“遭言毁谤”即谜底加上(“遭”)“讠”,可表“毁谤”之意;“心怀哀伤”即谜底加上(“怀”)“心”,可表“哀伤”之意。“非”字,加“雨”为“霏”,飘扬之意,一般用于雨雪烟云;加“艹”为“菲”,花草茂盛、香气浓郁之意;加“讠”为“诽”,加“心”为“悲”,分别扣毁谤及哀伤。
评析青非此谜,用的是所谓“反复补底”法。此类法门,从前所见包括“有水可养鱼虾,有土可种庄稼,有人不是你我,有马能走天下(字)也”“居心不善,有口难言(猜字)亚”等等。青非仿楚辞笔风,两句四扣,却如对联中的“流水对”般意蕴连贯,一气呵成,畅而不隔,仿佛行云流水,又如芳草茵茵,不施藻饰,妙韵天成其中更有一股沛然莫御的哀愁,读之如读屈原一生。“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”屈子一生钟爱香草,那是他眼中的美好、心中的纯净。当楚王听信宵小谗言,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,屈原只能将满腔激愤化为诗篇。而此时的香草也逐渐凋零,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兮”,这一份哀伤与苦痛,就这么郁结于心,最终化作汨罗江上的纵身一跃。况周颐说:“词贵有寄托。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,触发于弗克自己。”词如是,谜亦然。

5.杖朝暮老喜清淡,二九韶龄爱膏鲜(离合字二)八十一口味、十八一口味  作者:苏雯(雨文)
注释“味”字可拆成“八”“十”“一”“口”四字,所以可组成“八十一口味”、“十八一口味”两个离合字。"八十杖于朝",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,故八十岁也称“杖朝之年”。“二九韶龄”是指十八岁。谜面别解为“八十岁一个口味,十八岁一个口味”。
评析欣赏此谜,应如美食家品味佳肴,既知其美味,又知其所以美味。先看食材。一个“味”字,仅靠“八”“十”字序的变换,便生出两个既相似又有区别的离合字,而其中共有的“一”字,既是枢纽,又是杠杆,担起前后两分句,一重一轻、一浓一淡,对比中生出趣味,平衡处发现美感。再看烹调。由八十而“杖朝”、由十八而“二九”,借代有出处,这是淘洗的精准;不用“杖朝之年”而用“杖朝暮老”,不用“二九年华”而用“二九韶龄”,遣词有追求,这是刀工的精细;老年人“喜清淡”虽是直用,年轻人的口味却用了“爱膏鲜”三字,表意有风格,这是烹制的精妙。“若能知此味,便是得真金。”一个“味”字,在雨文妙手烹调之下,竟生出这般繁复、醇厚、绵长的味道。好的谜作,就像一锅老汤,选取新鲜的谜材,用巧思和文心当佐料,慢火熬将出来,端的是文谜俱老,历久弥香。

6.道长掴耳光,和尚就还手(字)掌  作者:九方浩然
注释此谜为音形义三扣。“道长”为提音,意为读作“zhǎng”;“掴耳光”为会意,取“掌”字“用巴掌打”、“掌嘴”之字义;“和尚就还手”则为拆字,和“尚”字在一起还有个“手”字,自然是“掌”。评析同样的场景,不同的作家写出来是不一样的。譬如和尚道士打架,金庸笔下可能是这样:只见那灰衣道人右手向上提起,横於胸前,似要蓄势待发,却突然转身,倏忽欺身到那褐袍老僧身旁,挥掌拍出。招未使老,又已在空中虚划了一个圈,绕向颈后,斜刺里右掌已出。老僧眼睛一花,啪的一声,左颊上竟已挨了一掌。老僧情知遇到了劲敌,铁青着脸,蹂身而上,挥拳向道人击去。而古龙会是这样:风吹过,卷起漫天红叶。灰衣道人站在天台之上,一动不动。他见过那老僧出手,少林的大金刚掌力,无坚不摧。要破这样的掌力,唯有一个“快”字。电光火石之间,他已出手。没有人能形容这一掌的速度,仿佛连黑夜都被撕裂,漏出一线光亮。好快的掌。风停了。人,却没有倒下。残阳里,老僧依然站立,铁青的脸上多了几条红印,像被点燃的怒火。风又起,满地落叶卷向道人。落叶中,隐约可见凌厉的双掌。若是施耐庵写怕又是这样:追到寺前,只看见那老和尚兀自在山门前坐地。灰衣道人大喝一声道:“你这贼厮鸟,来,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!”那和尚从背后拿了条朴刀,大踏步搠将来。道人闪过,反手一掌,却正打在和尚脸上。和尚大怒,拈着朴刀,抡刀便砍将过来。而九方浩然只用了十个字:道长掴耳光,和尚就还手。看似简单,却暗含玄机。从文字看,几乎是俗语白描,却有人物、有故事、有联想;从灯谜看,竟糅合了提音、赋形、会意三种灯谜技法,有层次、有脉络、有呼应。高超的灯谜技法被包装在简单的故事文本之中,读来既得凌虚遐想之趣,又有移步换景之妙。

7.“孔明变色曰:汝自幼饱读兵书,熟谙战法。吾累次丁宁告戒,街亭是吾根本,汝以全家之命,领此重任。汝若早听王平之言,岂有此祸?今败军折将,失地陷城,皆汝之过也!若不明正军律,何以服众?汝今犯法,休得怨吾……”(4字打黑报道语)悉数落马作者:赵首成(阿蚌)
注释谜面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《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》。谜底原读为“悉数/落马”,断读为“悉/数落/马”,“悉”为“全部、全都”之一,谜底别解为“句句话都在数落马谡”。
评析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云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。”不同兵力有不同兵法,若兵力远胜对手,当用“合围”之策。于灯谜亦是如此。君不见首成先生此谜,谜面引孔明怒斥马谡之语,虽长篇大论,却是动以情晓以理;虽骂不绝口,却是爱之深责之切。究之谜底,不过四字,一个“马”字罩定马谡,一个“数落”的断读,将孔明对马谡既恨又爱的心态完美刻画出来。而谜眼则是那个“悉”字,谜面洋洋洒洒近百字,被此字轻轻巧巧地拢住,既有一剑荡九州之豪气,又有四两拨千斤之轻盈。如此谜法,就好像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,将孤城围了个水泄不通,而主帅偏十分从容淡定,不硬攻城,反将大军压境之势,化作劝降书一封,随箭射入城内,便轻松将城池拿下,不伤亡一兵一卒。此皆“合围”战术之功也。

欢迎转载本公众号文章。转载请保持文章全部内容完整,并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号。相关事宜可联系作者(微信号:wanglei7676)。

  【编者按】经过王磊先生授权,中华灯谜文化网将陆续推出王先生历经十年,用心品读的佳谜感悟——《二十四谜品》,敬请谜友们关注! 

 


“顽石斋”微信公众号

原文地址
【二十四谜品】形象第十九

网友评论

更多

友情链接

闽ICP备13010859号
Copyright © dengmi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
Email:96369420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