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所有
【二十四谜品】钩沉第十七(顽石斋)
发表日期:2016-3-27 15:06:02 阅读人数:573添加收藏

 

盛业青史,浮名春秋。雌雄楚汉,俯仰曹刘。
六朝人物,衮衮公侯。殿外烟阁,眼底吴钩。
谁家天下,底事风流。兴亡两字,千古悠悠。

典故谜是灯谜的一大流派,张起南先生说:“谜有必数典而后得者。”然而,不是所有的典故谜都有“历史感”。有一类典故谜,说不清是借史制谜还是借谜写史,却能通过寥寥十余字,钩沉历史往事,勾勒历史图景,勾画历史人物,勾染历史情感,让读者在猜射之余,在灯谜之外,还能继续在史海中徜徉,把握历史的脉搏、思考历史的道理、触摸历史的质感、体味历史的温度。

1
“手握刀绳劝公死”(五字常言)要钱不要命作者:谜苑天涯
注释谜面出自袁枚《题柳如是画像》:“一朝九庙烟尘起,手握刀绳劝公死。”取典柳如是与钱谦益故事。柳本秦淮名妓,善诗文书画,嫁与钱谦益。明亡,清军兵临城下,柳劝钱殉节,在刀、绳、水三种死法中选择一种。钱选择投水自尽,却嫌水冷,不敢下。柳如是“奋身欲沉池水中”,以身殉未遂。谜底为常见俗语,“钱”别解为钱谦益,谜底别解为“要钱谦益自杀(不要命)”。
评析读南明史,最让我唏嘘的,不是梅花岭上的史可法,不是台湾岛上的郑成功,而是秦淮八艳和复社那群知识分子的故事。而其中最让我动容的,是狂风暴雨中的那一株“寒柳”——河东君柳如是。钱谦益作为东林领袖,一贯以清流自居,以名士自居,以君子自居,却在明亡之际剃发降清,被乾隆讽做“平生谈节义,两姓事君王,进退都无据,文章那有光”,真是不冤。而柳如是,乱世风尘中一名弱女子,竟比这些自诩铮铮铁骨、道德楷模的五尺男儿更有家国情怀,更有民族大义,着实令人慨叹。此谜思路别致,立意高远,“要”字由选择变为劝说,“钱”字由阿堵变为名士,“不要命”由鲁莽变为殉节,一身三变,一波三涌,俗语的戏谑也因此变为历史的喟叹。选面尤有风致、有追求,不用《河东君小传》中的“君劝宗伯死”,不用《牧斋遗事》中的“柳夫人劝牧翁曰:是宜取义全大节,以副盛名”,独选袁子才“手握刀绳劝公死”诗句,精准表意、严密关锁之外,更有悠远的回味,柳之决绝、钱之犹疑、爱情之深致、气节之高贵,尽在七字中描摹殆尽。霜条孤影,旧时飞絮。感谢作者用这条谜将我们带回那个纷乱却又精彩的时代,让我们在南明39年阴沉昏暗的色调中,看到一抹难得的亮色,看到人性永恒的光辉。

2
“宾客慕义而从横死”(冠量贵重品连损坏状况,2+3+2,首末字均少笔)一块和田玉碎了作者:李戈文(小傻)
注释谜面出自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田横之高节,宾客慕义而从横死,岂非至贤!“田横原为齐国贵族,陈胜吴广起义后,与兄田儋、田荣占据齐地为王。刘邦统一天下,田横不肯称臣于汉,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,后被迫自杀。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,亦全部自杀,史称“田横五百士”。谜底原读为“一块/和田玉/碎了”,断读为“一块/和田/玉碎/了”。“一块”指五百士一起;“田”即田横;“玉碎”在此取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”之意,解释为“为理想、信仰、正义而死”。
评析此谜之无尽妙处,尽在“玉碎”二字。“一块和田玉”本是常规思路,而作者竟能凭空借来一个“碎了”附着其后,看似信手拈来,笔下竟有千钧。“五百余人同日死,也胜匹马向江东。”田横之高节、五百士之重义、理想之伟岸、正义之崇高、友情之尊贵、生命之价值、英雄之生不逢时、历史之沧海横流,本可作一篇大文章,而作者只用“玉碎”两字,就将这种种情怀、诸般意义刻画得如此精准、展现得如此丰富,“有词笔划笔所难传之佳处,无一字可以易之。”而用一个抽象的“玉碎”做底,行大拢意之法,竟能将面底扣合的如此贴切传神,舍此亦难寻他谜。和田玉虽然碎了,却令此谜身价百倍,熠熠生光,足登谜史之一席谜作者摔碎的,哪里是一块和田玉,分明是无数沉痛慷慨的泪珠,是许多高亢低婉的音符,是一篇理想主义的史诗,是五百个清白刚烈的灵魂。

3
“自古夷狄为中国患者有矣,未闻入而帝中国也者”(七字中超球队安排,含三字球员名)胡人天下轮不上作者:袁鹏(圣弟亚哥)
注释面出明张大龄《晋五胡指掌》。胡人天为中超天津泰达队球员。谜底原读为“胡人天/下轮不上”,断读为“胡人/天下/轮不上”,别解为“胡人坐天下是轮不上的”。
评析此谜是一条功力精深之作。所谓功力精深,首在造底之巧。圣弟从“胡人天”中发现“胡人”,以“天”延伸出“天下”,从“下”推演出“下轮”,再由“轮”发展出“轮不上”,底意合情合理、虽造不造,断读有破有立,虽断不断,全谜承接紧密,气脉畅通。所谓功力精深,还在找面之难。张大龄并非著名史家,《晋五胡指掌》亦非传世史著,虽有e时代之便利,要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找到这样的谜面,也颇为不易,既需要精湛深厚的内力苦功,也需要四两拨千斤的灵光闪现,有时甚至还需要一点点恰到好处的运气。面底既得,扣合精准之外,更有一股霸气与自信充斥其中,读之令人气血飞扬。而此谜之最动人处,更在谜外,在乎谜作者对历史的解读与感悟,以及给读者留下的思辨空间。原文其实是这么说的:“自古夷狄为中国患者有矣,未闻入而帝中国也者,有之,自刘渊始。”胡人天下轮不上,只是汉民族一厢情愿的期望;胡人天下轮得上,才是历史冷酷无情的事实。不但轮得上,而且经常轮。五胡之后的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,所谓中国,并非只有汉人之中国;所谓天下,更不是只有中国之天下。我们所需要的,是基于平等的民族自豪感、基于理性的民族自信心,而不是无知、狂妄与自大。圣弟还曾做过一条“夷人虽已称臣,仍需厉兵秣马(5字广告词)西服也休闲”,同样是以夷人为题材的佳作,此条与之相比,更多了些历史的深度。

4
亡戍中,起蓟下,聚百人而撼秦室(国脚)宿茂臻作者:翁弘元(阿翁)
注释谜面拟陈胜吴广故事。“亡戍中”,即去掉“戍”字之中一点,余“戊”字;“起蓟下”,即拿起“蓟”字之下部,余“艹”;聚“百”“人”二字,再撼动“秦”“室”二字,得“秦”“宀”“至”。戊+艹+百+人+秦+宀+至=宿茂臻。 
评析近日读李开元先生的《秦崩》《楚亡》,感叹秦亡汉兴之际,群雄并起、逐鹿中原,无分贵贱、不论出身,无所谓善恶是非、无所谓德能才绩,唯“成败”二字论英雄。项羽与刘邦孰优孰劣已是千古论争之话题,而首事的陈胜又是何等样人呢?贾谊说他“瓮牖绳枢之子,氓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也,材能不及中人”,司马迁说他“以苛察为忠”,但就是这样的人,能说出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,能吼出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又能“振臂一呼而带甲者百万,举麾一号而下城者数十”,“渔阳一呼,卒移秦祚”,这便是历史的吊诡之处。阿翁以大泽故事为主题,自拟“337”句式之谜面,离合拆出“宿茂臻”三字。从“宿茂臻”中看出“戍中”“蓟下”“百人”和“秦室”,已是匠心独运,更难能的是用四个动词“亡”“起”“聚”“撼”将其串联成章,失期欲“亡”之忍无可忍,揭竿而“起”之激愤果决,“聚”义大泽之一呼百应,震“撼”秦室之地动山摇,表达准确有力,声韵铿锵激扬,抱合妥帖工切,炼字极见炉锤功夫,而离合琢装亦井然有序,堪称教科书般的化典离合谜作

5
使离间,纵连环,智取北营(五字成语)一问三不知作者:林敏(谈笑周郎)
注释谜面拟三国故事。“使离间”,别解为“使‘间’字分离”,得“一”“问”二字。“纵连环”,别解为“连上一竖(纵)得到‘环’字”,为“三”“不”二字。“智取北营”,别解为“智”字取北边的部分,为“知”字。连为“一问三不知”。
评析此谜与阿翁宿茂臻谜极类,均为化典离合之经典作品。群英会蒋干盗书、离间计杀蔡瑁张允、庞统巧授连环计、借东风大破曹营,引三国故事分毫不差,说历史掌故栩栩如生。按典谋面,化典为文,此谜之史笔也。由“一问”而“间”而“离间”,由“三不”而“环”而“连环”,由“知”而“智”而“智取北营”,想象高超纵横四野,机关精巧细入毫茫。依计扣合,回互其辞,此谜之曲笔也。“离间”之“使”,“连环”之“纵”,“智取”之“取”、“北营”之“营”,或虚字实用,或实字虚提,响字不松,闲字不冗。乘势遣字,精准熨帖,此谜之工笔也。第一分句拆出“一问”,第二分句拆出“三不”,第三分句独扣一个“知”字,五字鱼贯排开,字素不移,字形不乱。循序拆合,天成无迹,此谜之妙笔也。真可谓:五字离合,四重境界,一点灵犀,十分功夫!

6
西破陈友谅,东取张士诚(重量估计用语,五字)重八克左右作者:陈世东(大虎)
注释谜面为朱元璋征战事迹。谜底原读为“重/八克/左右”,断读为“重八/克/左右”。“重八”即朱元璋小名“朱重八”,“克”为“战胜”之意,“左右”即东西两方。谜底别解为“朱元璋(朱重八)战胜了左右两路劲敌”。
评析当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开头最为精彩。“朱重八”这个小名,我就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的。“重八”,不仅仅是个名字,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。姓名是什么?姓名是个人的身份标识,是家族的血脉传承,是社会的人文符号。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,姓名还是一个人的知识、素养、气质、秉性的反映。而彼时的老朱家,竟然历代都以数字为名,而且不是小名是大名,那是因为元朝的普通百姓都没有名字,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。这是一段看似有趣实则悲惨的历史。大虎把握住了这个特别的角度,从“重八”入手,延伸出“克”,再结合朱元璋的赫赫武功,谋出“左右”二字。谜面并未直书朱元璋,底中却有“重八”;面中有西陈友谅、东张士诚,底却简化为“左右”;一“破”一“取”,扣牢了“克”字。虚实相间,简繁相参,疏密周详,敛放有致,不但思路拔俗,而且谜味浓郁活泼泼一则佳谜。、

7
“折衷派和复古派既不能导我们以可通的途径”(五字社会心理学术语,卷帘格)路西法效应作者:李川(jockey)
注释谜面出自陈序经《中国文化之出路》:“折衷派和复古派既不能导我们以可通的途径,我们的惟一办法,是全盘接受西洋化。”谜底中的“路西法”一般即指“魔鬼撒旦”,“路西法效应”是则社会心理学专有名词,源自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1971年所做的“斯坦福监狱实验”,实验显示:好人也会犯下暴行。谜底卷帘后读作“应效法西路”,别解为“应该效法西方的道路”。
评析对于中国知识分子,民国是一个很特别也很光荣的时代。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动荡乱世,颠沛流离,居无定所;那又是个思潮激荡的蓬勃盛世,大师辈出,光芒四射。从“五四”启蒙到抗战十年,中国文化史册上留下了多少伟大的名字、多少光辉的思想、多少精彩的论战。此谜所涉及的,便是其中一人一事。人是陈序经,著名历史学家,岭南大学校长;事是“全盘西化论”,由胡适首倡,陈序经发扬,并最终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论战。小菜此谜以陈公的句子做面,用启下法扣出“应效法西路”,卷帘后即为“路西法效应”,别解有力,逻辑精准,倒读流畅,一气呵成,可称上乘之作。掩卷而思,与佳谜相辉映的,更是全谜钩沉出的那段历史、那批人物,和那些浸润着“独立之精神、自由之思想”的文章、气节与风骨。

8
“其年,讨鲜卑薛干等三部,破之,降众万数千”(韩国奥运冠军连比赛用语)史载赫连胜作者:贺阳(心阳)
注释谜面出自《晋书·载记·第三十章》,所述为赫连勃勃事迹。赫连勃勃,匈奴铁弗部人,十六国时期胡夏国(又称赫连夏)建立者。谜底中“史载赫”为韩国举重运动员,谜底原读为“史载赫/连胜”,断读为“史载/赫连/胜”,别解为“历史上记载了赫连勃勃的胜利”。
评析中国历史上最动荡、最混乱、最黑暗的历史时期,当属五胡十六国。关于这段136年的历史,传统史学称其为“五胡乱华”,铜驼荆棘,神州陆沉,是汉民族的一场巨大灾难,几近亡国灭种;也有通俗史家说它是一个“华丽血时代”,“思想最解放、个性最张扬”,“变弓走马,飒爽俊逸,玄言味永,飞鸿荡天,真个是精彩绝伦。”历史总是这样,不同的视角、不同的价值观,会有不同的认知、不同的解读。对于历史人物,也是如此。五胡十六国中,皇帝无数、战将无数、豪杰无数,而赫连勃勃可称得上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。有人说他是暴君,也有人说他是战神。心阳此谜关注的就是这个人物。谜面取自《晋书》,描述了赫连勃勃若干场战役中的一场。以赫连勃勃为题,自然直扣底中“赫连”二字;而所谓“破之”“降众”,则点出一个“胜”字。此谜的最精彩处,在于“史载”二字。只是平实地引用史书上的记载,不辨析历史的正义与反动,不纠缠人物的善恶与是非,这也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,从容而冷静,看似面无表情,却有一种内在的力量。

9
无论它汉末鼎足势,周终群雄逐,晋衰南北隔,唐后小国乱纷纷,总得个分久必合!(多字成语)不管三七二十一作者:林敏(谈笑周郎)
注释汉末鼎足势,为三国鼎立;周终群雄逐,为战国七雄;晋衰南北隔,为南北朝二分;唐后小国乱纷纷,为五代十国;分久必合,为统一成一国。谜底中“三七二十一”均指代国家数量,别解为“不管是分成三国、七国、二国、还是十国,最后还是成为一国。”
评析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这是《三国演义》全书的第一句,也是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常识性认知。然而什么是统一、如何算分裂?多少次统一、多少年分裂?谁家的统一、怎样的分裂?对这些问题,君主、百姓、史家的认识其实并完全一致。顾颉刚先生就曾推动“古史辨“运动,认为要“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,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”;葛剑雄先生也认为,“对中国而言,分裂、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,统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。”许倬云先生还认为,南北朝时期“整体而论,中国的总疆域更大了”。对于这一问题,周郎显然是个正统的“统一论”者,认定合久必分,统一至上。而他更将这一观点用在灯谜上,用一个32字的长句,画出一副天下兴亡、朝代更迭的统一分裂图,并用“三七二十一”五个数字扣出三国、战国、两晋、五代十国和天下一统,创意大胆雄桀,构思新巧细腻,谜法不落窠臼,意趣磅礴,风骨骞举,置之“钩沉”篇最末,当可压轴。

欢迎转载本公众号文章。转载请保持文章全部内容完整,并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号。相关事宜可联系作者(微信号:wanglei7676)。

 

《二十四谜品》之正文会陆续在本公众号(微信号:stone7676)刊出,有兴趣者可点标题下方蓝字“顽石斋”订阅,或关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。

  【编者按】经过王磊先生授权,中华灯谜文化网将陆续推出王先生历经十年,用心品读的佳谜感悟——《二十四谜品》,敬请谜友们关注! 

 


“顽石斋”微信公众号

 

原文地址 

【二十四谜品】哲思第十六(顽石斋)

网友评论

更多

友情链接

闽ICP备13010859号
Copyright © dengmi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
Email:96369420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