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所有
【识谜十辩】(之六)虚实之辩:工笔与写意(顽石斋)
发表日期:2017-11-10 10:49:19 阅读人数:183添加收藏

会意体灯谜,成谜之法甚夥。《增广隐格释例》列举四百零七格,其中会心格、拢意格、扣字格等实为谜法。柯国臻先生则从以词意、句意或借句扣合的不同,将会意法又再细分为别解、双关、借代、拢意、大笼、运典、白描等二十四法。在我看来,如果抛开谋面手段不谈,仅从底面扣合的角度看,上述所有这些法门其实都可归于“工扣”与“拢意”两大类。


所谓“工扣”,顾名思义就是指扣合工整,也即谜底文字的别解意义能从谜面内容准确得出,无需脑补。无论是正面会意还是侧面夹击、章旨问答还是承上启下、顿读转义还是逐字别解,也无论是通假还是双关、借代还是通义、运典还是白描,只要谜面谜底字字落实,面底之间字字呼应,皆属此类。所谓“拢意”,则无需逐字逐句落实别解,而是追求面底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、一种呼应关系、一种本质上的相通,用韩振轩的说法就是“仅见大意,不必绾合”。南宗谜多用此法。


古人说“诗画同源”,其实只要是艺术,只要涉及审美,都有其相似相通之处。灯谜中的“工扣”与“拢意”,正与绘画中的“工笔”与“写意”差相仿佛。



工笔画崇尚写实,追求形似,关注细节,用笔工整细腻,章法整饬谨严,即宋韩拙《山水纯全集》所谓“用笔有巧密而精细者”。而其审美追求,首在“应物象形”,先有“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”,然后才有“以形写神”“气韵生动”。工扣谜亦是如此,追求扣合的严谨工整,不抛荒、不踏空,“浑成大方,无一字无着落,的是正派。”薛凤昌有言:“谜虽小技,其工实难。”灯谜若能将“工”字做到极致,自会产生一种细腻精致的美学效果。譬如“杨柳青青江水平(电影)绿色的波斯坦”,“杨柳青青”自然是“绿色”,“江水”为“波”,“平”即“坦”,可谓一字一相扣,字字不落空。又如“桃花潭水深千尺(成语)无与伦比”,虽以承启法成谜,但“无与伦比”别解后几乎就是“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译文,扣合亦坚如磐石。再如“之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(六字口语)说不出所以然”,以熟典扣熟底,面虽不是名句,却以“之推”二字罩定典故,然后“言”扣“说”,“避世”扣“不出”,“遂”扣“所以”,“山火焚身”扣“然”,步步留印,字字有痕。



与工笔不同,写意画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,所谓“有简易而意全者”,笔法往往粗放简练,纵笔挥洒,泼墨恣肆。写意画以意境为上,不要求用笔上的精确,认为“形质毕肖,则无气韵”,追求“意到笔不到”。拢意谜与此相类,以“浑写大意”的笔法,追求扣合上的“传神”。薛凤昌说“谜语贵在传神,表里并不拘拘于配合”;张起南说“谜之以摹神见长者,不在以面底字义相配合”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如“臣东邻有女,窥臣已三年矣(唐诗)总是玉关情”,谜底只有“玉”字实指宋玉,其余四字均是意会得来,但概括极为准确,可谓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再如“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(红楼梦人二)王作梅、花袭人”,“王作梅花”尚可循其本源,“袭人”二字则全不能从面句中直接得来,细品之,却言其大要、得其神髓,又暗合了“袭人”名字的出处“芳气袭人知昼暖”,端的是精彩无比。又如“天子呼来不上船(围棋术语)白大模样”,以“大模样”三字刻画李白其人,人物形象活泼泼跃于纸上,写尽谜面不写之义。同样的,“姐姐既会说,就该早来,也省了爷生气。自古以来,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,我们原没服侍过(某蔬菜特征)顶花带刺”,晴雯如此长的一番讥讽,悉归于“带刺”二字,极其凝练准确,可谓“于轮廓中得真谛、于朦胧中见精神”。



而更多的时候,正如绘画中有所谓“兼工带写”“半工半写”之说,灯谜中的工扣和拢意也常常并不那么纯粹,不容易截然分清楚。比如“吕子明白衣渡江(成语)蒙混过关”,“蒙”“关”实指“吕蒙”和“关羽”,但凭空抓来一个“混”字,虽不见于文字,却暗合其精神,读来颇觉生动。再如“豁然破篱籓(六字消费行为,含三字卡名)刷一下一卡通”,以“一卡通”扣“破篱籓”当然是典型的工笔,“刷一下”扣“豁然”却是极精彩的写意。如此工扣与拢意混用的佳作,恰如齐白石半工半写的秋叶寒蝉图,写意画花卉,朦胧大气;工笔画草虫,细腻精致;工写结合,相得益彰、相映成趣。


另一方面,虽然是两种技巧、两种风格,工笔和写意也是相互联系、相互支撑的。用一句话来描述这种联系,就是:写意要有工笔之笔,工笔亦要有写意之意。


写意要有工笔之笔,就是说写意也要有工笔的基础,否则会失却根基,显得飘浮。郑板桥说得好,“必极工而后能写意,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。”论之以谜,拢意谜也必须扣合妥帖,否则的话,或容易扣合空泛,自说自话、不切不尽;或容易气断神飞,自媒自炫、不紧不即;甚至于脚趾大动,自娱自乐、不管不顾。杨汝泉在《谜语之研究》中说:“谜之传神写照,全在妥贴;一字不称,则全神尽失,其中消息甚微,如造车者必量其辙,然后乃轨轮相副。若率尔为之,则扣合恐有未当矣。”郑百川在《谜病例话》中也有专论。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猜民族四“高山、水、景颇、壮”,谜面如画,写庐山瀑布气势磅礴,谜底顿读别解,不直接对应画面本身,而且面句拢写为“高山水景”,并评论曰“颇壮”,过程虽需脑补,扣合却神完气足,一旦得出谜底,便知确切不移。同样是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也有人拿来猜邮政名词“派送速度”,且不说“派”最多只能指江河而指不了瀑布,“送”和“速度”的扣合也令人匪夷所思,这样的拢意,便不是“笔断意连,意断神连”,而是胡写乱画、信笔涂鸦了。


工笔要有写意之意,就是说工笔也要有写意的追求,否则会失却气韵,显得匠气。齐白石说:“作画要形神兼备,不能太像,太像则匠气,不像则妄。灯谜也是如此,紧切与呆板,匠心与匠气,本来只是一线之隔。同样一个谜底“毕加索”,柯国臻先生以“完工倍勒钱”为面,虽然别解有力,扣合有序也紧切,但不免显得中规中矩,甚至有些呆滞;郑百川先生以评剧《无双传》唱词“悬梁只用一根绳”为面,则面句更加生动,扣合更显灵动,能收文木先生所谓“移村入雅,平中见奇”之效。又如“他日登金榜,须臾天下闻(十字沟通致歉语)未来得及第一时间通知”,谜面十字,底亦十字,“他日”即“未来”,“登金榜”即“得及第”,“须臾”即“一时间”,“天下闻”即“通知”,分段扣合,紧致工稳,读来几如翻译,却因作者讲究的炼字功夫,令面句文辞古雅、表意流畅,与谜底一一对应来看,便有谜味绕梁,令人拍案称绝。


说到底,灯谜是个在汉字的音形义上做文章的游戏,变化是灯谜的本质。工扣也罢,拢意也好,区别的仅仅是技法,对神采、气韵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。无论哪种手段,创作者还是要更讲究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努力让大家欣赏到那“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妙处。


会意体灯谜,成谜之法甚夥。《增广隐格释例》列举四百零七格,其中会心格、拢意格、扣字格等实为谜法。柯国臻先生则从以词意、句意或借句扣合的不同,将会意法又再细分为别解、双关、借代、拢意、大笼、运典、白描等二十四法。在我看来,如果抛开谋面手段不谈,仅从底面扣合的角度看,上述所有这些法门其实都可归于“工扣”与“拢意”两大类。


所谓“工扣”,顾名思义就是指扣合工整,也即谜底文字的别解意义能从谜面内容准确得出,无需脑补。无论是正面会意还是侧面夹击、章旨问答还是承上启下、顿读转义还是逐字别解,也无论是通假还是双关、借代还是通义、运典还是白描,只要谜面谜底字字落实,面底之间字字呼应,皆属此类。所谓“拢意”,则无需逐字逐句落实别解,而是追求面底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、一种呼应关系、一种本质上的相通,用韩振轩的说法就是“仅见大意,不必绾合”。南宗谜多用此法。


古人说“诗画同源”,其实只要是艺术,只要涉及审美,都有其相似相通之处。灯谜中的“工扣”与“拢意”,正与绘画中的“工笔”与“写意”差相仿佛。


工笔画崇尚写实,追求形似,关注细节,用笔工整细腻,章法整饬谨严,即宋韩拙《山水纯全集》所谓“用笔有巧密而精细者”。而其审美追求,首在“应物象形”,先有“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”,然后才有“以形写神”“气韵生动”。工扣谜亦是如此,追求扣合的严谨工整,不抛荒、不踏空,“浑成大方,无一字无着落,的是正派。”薛凤昌有言:“谜虽小技,其工实难。”灯谜若能将“工”字做到极致,自会产生一种细腻精致的美学效果。譬如“杨柳青青江水平(电影)绿色的波斯坦”,“杨柳青青”自然是“绿色”,“江水”为“波”,“平”即“坦”,可谓一字一相扣,字字不落空。又如“桃花潭水深千尺(成语)无与伦比”,虽以承启法成谜,但“无与伦比”别解后几乎就是“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译文,扣合亦坚如磐石。再如“之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(六字口语)说不出所以然”,以熟典扣熟底,面虽不是名句,却以“之推”二字罩定典故,然后“言”扣“说”,“避世”扣“不出”,“遂”扣“所以”,“山火焚身”扣“然”,步步留印,字字有痕。



与工笔不同,写意画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,所谓“有简易而意全者”,笔法往往粗放简练,纵笔挥洒,泼墨恣肆。写意画以意境为上,不要求用笔上的精确,认为“形质毕肖,则无气韵”,追求“意到笔不到”。拢意谜与此相类,以“浑写大意”的笔法,追求扣合上的“传神”。薛凤昌说“谜语贵在传神,表里并不拘拘于配合”;张起南说“谜之以摹神见长者,不在以面底字义相配合”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如“臣东邻有女,窥臣已三年矣(唐诗)总是玉关情”,谜底只有“玉”字实指宋玉,其余四字均是意会得来,但概括极为准确,可谓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再如“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(红楼梦人二)王作梅、花袭人”,“王作梅花”尚可循其本源,“袭人”二字则全不能从面句中直接得来,细品之,却言其大要、得其神髓,又暗合了“袭人”名字的出处“芳气袭人知昼暖”,端的是精彩无比。又如“天子呼来不上船(围棋术语)白大模样”,以“大模样”三字刻画李白其人,人物形象活泼泼跃于纸上,写尽谜面不写之义。同样的,“姐姐既会说,就该早来,也省了爷生气。自古以来,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,我们原没服侍过(某蔬菜特征)顶花带刺”,晴雯如此长的一番讥讽,悉归于“带刺”二字,极其凝练准确,可谓“于轮廓中得真谛、于朦胧中见精神”。



而更多的时候,正如绘画中有所谓“兼工带写”“半工半写”之说,灯谜中的工扣和拢意也常常并不那么纯粹,不容易截然分清楚。比如“吕子明白衣渡江(成语)蒙混过关”,“蒙”“关”实指“吕蒙”和“关羽”,但凭空抓来一个“混”字,虽不见于文字,却暗合其精神,读来颇觉生动。再如“豁然破篱籓(六字消费行为,含三字卡名)刷一下一卡通”,以“一卡通”扣“破篱籓”当然是典型的工笔,“刷一下”扣“豁然”却是极精彩的写意。如此工扣与拢意混用的佳作,恰如齐白石半工半写的秋叶寒蝉图,写意画花卉,朦胧大气;工笔画草虫,细腻精致;工写结合,相得益彰、相映成趣。


另一方面,虽然是两种技巧、两种风格,工笔和写意也是相互联系、相互支撑的。用一句话来描述这种联系,就是:写意要有工笔之笔,工笔亦要有写意之意。


写意要有工笔之笔,就是说写意也要有工笔的基础,否则会失却根基,显得飘浮。郑板桥说得好,“必极工而后能写意,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。”论之以谜,拢意谜也必须扣合妥帖,否则的话,或容易扣合空泛,自说自话、不切不尽;或容易气断神飞,自媒自炫、不紧不即;甚至于脚趾大动,自娱自乐、不管不顾。杨汝泉在《谜语之研究》中说:“谜之传神写照,全在妥贴;一字不称,则全神尽失,其中消息甚微,如造车者必量其辙,然后乃轨轮相副。若率尔为之,则扣合恐有未当矣。”郑百川在《谜病例话》中也有专论。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猜民族四“高山、水、景颇、壮”,谜面如画,写庐山瀑布气势磅礴,谜底顿读别解,不直接对应画面本身,而且面句拢写为“高山水景”,并评论曰“颇壮”,过程虽需脑补,扣合却神完气足,一旦得出谜底,便知确切不移。同样是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也有人拿来猜邮政名词“派送速度”,且不说“派”最多只能指江河而指不了瀑布,“送”和“速度”的扣合也令人匪夷所思,这样的拢意,便不是“笔断意连,意断神连”,而是胡写乱画、信笔涂鸦了。


工笔要有写意之意,就是说工笔也要有写意的追求,否则会失却气韵,显得匠气。齐白石说:“作画要形神兼备,不能太像,太像则匠气,不像则妄。灯谜也是如此,紧切与呆板,匠心与匠气,本来只是一线之隔。同样一个谜底“毕加索”,柯国臻先生以“完工倍勒钱”为面,虽然别解有力,扣合有序也紧切,但不免显得中规中矩,甚至有些呆滞;郑百川先生以评剧《无双传》唱词“悬梁只用一根绳”为面,则面句更加生动,扣合更显灵动,能收文木先生所谓“移村入雅,平中见奇”之效。又如“他日登金榜,须臾天下闻(十字沟通致歉语)未来得及第一时间通知”,谜面十字,底亦十字,“他日”即“未来”,“登金榜”即“得及第”,“须臾”即“一时间”,“天下闻”即“通知”,分段扣合,紧致工稳,读来几如翻译,却因作者讲究的炼字功夫,令面句文辞古雅、表意流畅,与谜底一一对应来看,便有谜味绕梁,令人拍案称绝。


说到底,灯谜是个在汉字的音形义上做文章的游戏,变化是灯谜的本质。工扣也罢,拢意也好,区别的仅仅是技法,对神采、气韵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。无论哪种手段,创作者还是要更讲究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努力让大家欣赏到那“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妙处。

 

原文地址


网友评论

更多

友情链接

闽ICP备13010859号
Copyright © dengmi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
Email:963694202@qq.com